法家园――隋振功劝学_嘉艺流行音乐_流行音乐歌词大全

  牧羊女二胡独奏曲谱今天继续讲述《黄岛村庄系列》――青岛市黄岛区黄岛办事处法家园村。   法家园村,位于黄岛街道北部,东面、北面分别与青岛老市区、胶州隔海相望,西与红石崖街道大殷村接壤,南与郭家台子村一河之隔。2006年,全村有280户,890口人,居民皆为汉族;有隋、高、管、张、薛、王等姓氏,其中隋、高两姓为大姓。本村地处平原,村庄占地8.5公顷,有耕地10.8公顷,海滩养殖面积37公顷,海水养殖面积18公顷。本村生产历来为渔农并举,如今,渔业以海上养殖为主,同时发展村办企业、个体私营企业等。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胶州一法姓大财主在现村东、洼地处建造了别墅和花园,并雇佣佃户为其照看。   据有关记载,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隋支达一家随移民大潮由山西洪洞县的“小云南”来到法姓财主花园附近居住,逐渐繁衍成村。隋姓人今已繁衍至第27代。   后来,法姓财主家族中的一朝廷官员仕途败落,法家人随之迁走。为其照看花园、“ 扛活”的佃户便留在这里定居。在村东洼地东边,曾有一重约1吨的石臼,“文革”期间被毁。   因此处曾有法家人的花园,人们故取村名为“法家园”。据民国版《増修胶志?疆域》载,清道光至民国时,本村称“法家园”。   据《高氏家谱》载,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胶州三里河的高姓兄弟二人,结伴外出闯荡,来到本村后,其中的高启秀留下居住,为本村高姓人的先辈(另一人,至盐滩村居住)。高姓人今已繁衍至第10代。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王姓人从今胶南市王台镇西草夼迁入。其他诸姓,大多是20世纪40年代后陆续由外地迁入的。   先人们在这里多做佃户,租种法家、沙沟村人和可乐石村人的土地。为了生存,他们起早贪黑,开荒造田。人们除下地劳作外,还常去附近“下小海”,挖取蛤蜊、牡蛎、海蟹等海产品。后来,人们逐步利用网具、渔船等开展捕捞。有点积蓄后,人们逐渐购买了部分土地。至1936年,全村有居民25户,有土地41.3公顷。   人们除进行渔业生产外,还发展海上运输业。到20世纪60-70年代,向青岛运送沙子、砖瓦等物资,成为村里的主要经济来源。   人们一向重视教育。村里没学堂时,有条件的村民便将孩子送到附近管家大村念私塾。1928年,村里有12个孩子在管家大村念私塾。1937年,国民政府派来教师,在村里的第一所小学教授“新学”。该小学,设在村东北角的三间民房里。   建国后,村小学停办,学生到附近的管家大村、城子埠村小学上学。20世纪60年代,村里又成立了小学。1973年,在村前盖起了9间教室,改善了办学条件。1985年,村办小学合并到胶南建材职工子弟小学。目前,全村已有大中专毕业生37名,共中本科生9名。   村民们对地方戏“茂腔”情有独钟,男女老少都会唱几句。1951年,在村民薛洪文、隋殿润、高田义的组织下,成立了本村第一家茂腔小剧团。剧团由开始时的十几人,逐渐发展到四十余人。他们利用冬闲时节,不计报酬地排练,于春节前后,在本村及周边村演出,深受群众欢迎。他们先后排演了《双落山》、《梁祝》、《王定保借当》、《秦香莲》、《双生赶船》、《罗衫记》、《三世仇》等剧目。这一活动,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   村民隋振功(1919-1942年),曾于1938年在三区任区长(当时胶州划分为七个区)。他非常注重教育。1937年,在村办小学开学时,他用古曲《苏武牧羊》的曲谱,为学校编了一首校歌,鼓励同学们奋发学习:“第一次创立学校,设备好功课高。青春容易过,大家莫懒惰。功成名就了,后知求学好。”村里的孩子若有坏习惯,他就对其进行说服教育,帮助改正。一天,村里一群孩子围着一个卖甜瓜的。当他看到有个别孩子偷甜瓜时,便将甜瓜全部买下,分给孩子们吃,并教育他们要改掉坏毛病。这件事,在村里一时传为佳话。   隋振功坚持为民除害,积极抗日。1940年,红石崖山王西村恶霸张清友横行乡里,欺压百姓,激起民愤。村民们把他告到三区,隋振功便将其枪毙,为民除害。1941年春的一天,隋振功在王台埠后村附近,被驻王台的日本鬼子抓住,在胶州被关押近三个月,后幸得选脱。1942年农历正月初五晚上,他在郭家台子村被汉奸暗杀,时年23岁。   解放战争时期,村民们踊跃参军参战。村民张金亮(1919-2001年),1947年参加解放军,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及解放福建等战役。他在淮海战役中,荣立二等功一次,在解放福建时,荣立三等功一次,1949年,在解放兖州的战役中负伤,为三等一级伤残,1950年复员。   村民高振玉(1922-1986年),字举川,1948年参加解放军,参加过渡江战役(保留有渡江战役纪念章一枚)。1951年,赴朝参战。1953年,荣立三等功一次(保留有中、朝文立功证书、勋章一套)。   村民们还积极出夫支前,先后有三批共33人参加。第一批,由隋殿云等15位村民、7辆小车组成,于1947年3月出发,经王台到日照,把军粮送到辛兴,历时15天。第二批,由村民薛祥瑞等16人、8辆小车组成,于1947年5月出发,经王台把军粮送到目的地,历时14天。第三批,由村民高振华等3人组成,于1947年8月参加解放青岛马山的战斗,用担架运送伤员到后方医院,历时3天。   村南的九曲河,尽管给人们带来了水源,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了便利,但也给人们带来了灾害。在每年雨汛期,河水飞泻而下,往往冲毁大片的土地、田园。今日的九曲河,经过多次治理,面貌已焕然一新。2002年,区、村投资对河堤进行加固,并在两岸栽上了垂柳。如今,这里已成为人们休闲、健身的好地方。   昔日,村民们的住房是“草披屋、土坯墙、木头门、棂子窗”。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步拆掉草披屋,建起砖瓦房。1972年,村里用上了电。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村民们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渔农并举,大力发展个体经济,大搞海上养殖,经济收入大幅增加。人们全部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大瓦房。一座座别墅式二层小楼,在村北拔地而起。村里投资改建了幼儿园。1981年,村民们吃上了自来水。村里对街道也进行了整修,一改过去“雨天水汪汪”的状况。   1986年,位于村东的“王(台)一黄(岛)”公路建成。2003年,该路被拓宽至50米,公交8路车由此经过。近年来,村两委通过内引外联,使一批企业先后在村周边落户、如恒源服装辅料有限公司、华森木业、金生塑钢门窗厂、景美园林有限公司、奥特自动化机械制造有限公同等。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6159万元,人均纯收入5236元。   后记,《黄岛村庄系列》中的文章,其内容资料来源于2006 年以前。涉及到的村庄,其面貌已发生深刻的变化,平房可能已拆除,人们或许已住进了楼房,所以读者切不可以按图索骥、想象依旧。   二胡牧羊女曲谱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