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剧mp4下载
(在三河口陕西电视台拍摄纪录片,“白毛”演奏《关中古歌》)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头都是木头。
太阳圆月亮弯都在天上,男人笑女人哭都在炕上......”。
那熟悉的老腔曲子又一次回响在渭水河畔、凤凰岭下的双泉村。这里是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华阴老腔的发源地,也是张喜民、张新民、张四季、张香玲等华阴老腔艺人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著名老腔艺人张喜民在桃园演唱老腔)
近年来,老调、老辣、老道、老土,慷慨激昂的华阴老腔被誉为“中国最古老的摇滚乐”,“华阴老腔”作为陕西的文化名片已响彻祖国大江南北,并在世界艺术舞台享有较高声誉,2016年通过央视春晚以它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令人震撼的艺术魅力再一次的征服了全国观众。
从华阴市区沿北赤路一路向东,大约8公里路程,就来到双泉村,进村一路上坡,村子依凤凰岭而建,地势较高,在村中巷道上驻足北望,映入眼帘的是华阴市万亩莲藕基地,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好一幅江南美景。
(张喜民老人家传的明清时期老腔剧本)
华阴老腔源于黄河、渭河、洛河三河交汇处的双泉村,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西汉京师粮仓遗址在该村附近,有学者推断华阴老腔源于河运码头的河工号子,纤夫拉纤,击舷而歌,守粮将士的叱咤风云,船工号子的此起彼伏,都融入了华阴老腔,形成了悲壮、苍凉、粗犷、张扬、阳刚的艺术风格。后发展为老腔皮影,五个人一台皮影戏,传统剧目70%以上取材于历史战争题材,九十年代日渐衰落,后经华阴市文化馆干部党安华创新,掀开幕帐,让老腔艺人从幕后走到前台,艺人们原生态的表演,饱含的生命张力,让观众有种发自心灵深处的震撼,这一张家的家窝戏,走进全国乃至国际戏曲大舞台。
来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张喜民家里,他热情地给我们介绍老腔的发展历史、老腔学员的培训情况、近年来赴国内外的演出情况,给我们讲解老腔的乐器,还拿出了传家之宝,珍藏的明清时期的老腔剧本。张老师告诉我们,老腔艺人平时除了参加国内外演出外,就在老腔传承中心培训学员,没有演出农忙时还要下地干农活,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随后他带着大家到张新民、张四季等老腔艺人家里,召集大家到凤凰岭上排练。
在双泉村,张氏家族是唯一正宗传承世家,千百年来口传心授,成为一门营生。后来剧本失窃,民国以后有了外族门派的兴起,但张氏家族始终是老腔传承中的正宗。提到老腔,还有一个人“白毛”值得关注。
“白毛”就是王振中,他的师父吕孝安当年给张家打工,偷学了老腔,学成后就传给了“白毛”。白毛有文化,还懂音乐,他把皮影戏唱的比张家还好。“白毛”年过古稀,因患白化病,视力不清。再加之年事已高,除在家教几个徒弟外已不再出门演出。在华阴市南寨村王振中老人家里,老人给我们谈老腔、谈艺术、谈生活,还现场表演了一段《人面桃花》。
(著名老腔艺人“白毛”在家里为我们演唱《人面桃花》)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白毛老人苍凉、悲怆的演唱声久久让人难以释怀。
(张喜民给学员授课)
为了传承好老腔艺术,华阴市先后举办3期老腔培训班,招收学员100多人,他们经常在外演出。华阴老腔现在已有系列节目八十多个,还代表陕西省多次参加全国艺术赛事,荣获国家级金奖四项,省级艺术赛事一等奖二十个。十多年来,华阴老腔不仅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演出近千场,而且应邀到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台湾、香港演出。让国外朋友领略到了中国优秀文化遗产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华阴老腔保护中心主任党安华说:“尽管华阴老腔被誉为陕西的文化名片,但是我觉得距我们对自己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今后,我们要把老腔进一步的挖掘整理,发掘创新,让老腔一代一代的传承发展下去,弘扬好我们的优秀民间传统文化。”
曲剧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