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键间,屋宇摩天 | 趣谈建筑与钢琴音乐_嘉艺流行音乐_流行音乐歌词大全

  教堂音乐会   文 | 李茜云   19世纪中期,音乐理论家、作曲家姆尼兹·豪普德曼在其名著《和声与节拍的本性》中提出“音乐是流动的建筑”。诗人歌德看见法国斯特拉斯堡大教堂时曾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些都是西方音乐家和诗人对音乐和建筑在审美关系上的精妙之语。哲学家黑格尔曾提示音乐与建筑的关系:“音乐和建筑最相近,因为像建筑一样,音乐把它的创造放在比例和结构上。”   而落实到具体的音乐作品上,音乐与建筑也常产生具体联系。笔者日前参与了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钢琴作品民族化创编人才培养”,在聆听作曲家邹向平关于建筑与钢琴音乐的讲座后深受启发,写一篇小文介绍几部与建筑直接相关的钢琴作品以飨读者。   西方钢琴作品与建筑   西方哥特式的建筑,发源于12世纪的法国,其由罗曼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其特色包括尖形拱门、肋状拱顶与飞拱,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等,还有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反复的装饰风格和强烈的色彩等特点。   以建筑的意象作为音乐的灵感,各个时代的作曲家对和声、音块、音调旋律、调式调性、节奏韵律、织体等种种技术手法的运用是截然不同的。   如,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中第十首《基辅大门》,是作曲家根据已逝朋友维克托·哈特曼的遗作——为基辅所设计的城门图案而作的。   维克托·哈特曼为基辅设计的城门图案   这座带有乌克兰和俄罗斯风格的城门包含了富有民族色彩的装饰,在大门之上冠有斯拉夫式的盔形圆顶,城门同教堂毗连,由塔楼和拱门组成。这些文化元素是作曲家基于自己的民族性自然感受到的,他创作的高妙之处在于对调式调性的选择与布局完全符合其对“基辅大门”音乐“建筑”的悟感。同时,他的创作手法也对后来法国印象派产生了很大影响。   简要地说,《基辅大门》由材料A+B组合而成,成拱形结构,但再现做了两次A的变奏,形成五个部分。调性布局分别对应三拱两门,对比复调的运用则对应大门左矮右高,作曲家通过调式调性的布局及对比复调的运用来对应大门的直观形态。   而德彪西前奏曲集第十首《沉没的教堂》,根据法国北部地区布列塔尼的一个古老传说写就。传说中,由于这座城市的市民贪图奢华和世俗享乐,整个城市淹没于大海。每年只有一天,当轻雾消失、潮水退去、黎明出现,教堂会徐徐浮出水面并响起钟声。当夜幕降临时,教堂又会缓缓沉入海底,钟声渐行渐远。   此曲共分为四段,运用五度和弦叠置、三度调性对置、流动的织体、“钟声”音型等写作手法,让“升-浮-沉-远”的织体造型域块对应教堂黎明升起、夜幕后下沉的传说和寓意。这也是音乐捕捉建筑形态的另一种方式。   “钟声”音型   20世纪西方以数理思维创作的作曲家不在少数,但在电脑作曲还未普及时,作为建筑师的作曲家安尼斯·泽纳基斯便以建筑设计的数学计算对应作曲技术进行创作。他使用数学计算来帮助塑造音乐事件,有时使用计算机以辅助确定音响,不仅确定音高,而且确定它们出现的时刻、音色的级、时值和力度等,然后把得到的数据转译成常规乐谱,通过乐谱上的形态表现更具“成像”的视觉感和听觉感。   如他的钢琴作品《埃玛》(副标题“象征性音乐”)便是将“集合论”与“布尔代数”的某些原理运用于音乐材料的组织。   他先设置一个R通用集(标准钢琴键盘上88个琴键的组合),然后从R中挑选出无任何交集的三个子集A、B、C,泽纳基斯通过这样的数理逻辑和运算法则来完成整部作品。   (图片来自Robert A. Wannamaker的一文)   中国钢琴作品与建筑   从20世纪初赵元任创作《和平进行曲》开始,中国作曲家们开始踊跃探寻和创作钢琴作品。作曲家江文也的钢琴作品《北平正阳门》(1935-1936年间创作的钢琴套曲《断章小品》中的一首)和1938年创作的钢琴套曲《北京万华集》中的《天安门》《紫禁城下》,是他在北京采风和短暂任教期间创作的。   尤其是《北京万华集》,多用民歌、民间歌舞、戏曲音乐等传统音乐素材来表达他对北京初识的感受。   作曲家施金波的《大雄宝殿》,则是把握一种主观介入现场的心理状态。施金波的作品多取材于民间,描写鲜明及现实的音乐形象,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   施金波钢琴作品《大雄宝殿》“钟声”结尾   近代的钢琴音乐作品里,作曲家邹向平的钢琴作品可堪称音乐与建筑结合的典范,其《即兴曲——侗乡鼓楼》《侗乡风雨桥》和《山水文庙》分别通过对黔东南苗侗自治州侗族村寨、广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的风雨桥及云南建水古镇文庙的建筑由远到近、由表及里的观察和体会,运用不同的写作手法及表现意境创作。   《即兴曲——侗乡鼓楼》创作于1987年,在1995年“喜马拉雅杯——中国风格钢琴曲”国际比赛中获得第一名。此作品取材于黔东南苗、侗自治州黎平县的三龙乡等侗家村寨。在这里,鼓楼的历史及造型、侗语的发音都给了作曲家无限的灵感和想象空间。由侗歌提取的四音组变形重组、混合节拍、多变的节奏、音程-音调-音区分层等多种方式,表现出《侗乡鼓楼》的塔楼造型和作曲家对鼓楼的印象。   邹向平《即兴曲—侗乡鼓楼》开头部分示例   邹向平2016年创作的《侗乡风雨桥》是继《即兴曲——侗乡鼓楼》之后又一部以侗族为题材的钢琴作品。作品继承了部分《侗乡鼓楼》的音高材料、侗语音调特征、多重调性对置的写作手法,同时引用了侗族车江琵琶歌《心心相印》的旋律,结合钢琴模仿侗琵琶扫弦及自然之声的织体形态,将风雨桥的外观与音乐结构达成一致,将侗族历史人文背景的内涵“音乐化”,从而形成一部更加全面、更多维度展现建筑特色的作品。   三江风雨桥   三江风雨桥是一座集侗族特色木构建筑技艺精华于一体的钢筋混凝土月牙形单桥拱。“廊亭-桥”的建筑结构给了作曲家很大灵感,其通过音乐结构形态来表现风雨桥的形态——其中七个柱式和弦代表“廊亭”,中间用流动的音型展现“桥”,整体结构呈回旋加变奏体。凝固的和弦及流动的音型也恰好对应了“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及“音乐是流动的建筑”的说法。   除了上述两部侗乡姊妹篇,《山水文庙》是邹向平于2022年新创作的一部钢琴作品,灵感来源于云南建水古镇的文庙。2022年春,邹向平第一次拜访建水文庙,即被它的壮观、典雅、辉煌的魅力所触动。   建水文庙   作曲家从文庙的精神内涵入手,结构上,全曲以“太和元气,弦颂琴源”“泮池亭思,焕山倒影”“鸢飞鱼跃,九狮戏珠”“鱼跃龙门,龙凤呈祥”“乐山乐谁,仁心持恒”五个段落构成。音高材料以F-降D-降A-降B四音为主,运用五度音程的和音、平行六、九度等。九度叠置对应斗拱,结合建水小调《东门有棵花》,同样通过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由内而外的艺术角度写作此曲。   邹向平手稿《东门有棵花》   此曲在2022年写作完成后至今并未首演。据笔者了解,致力于研究及演奏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钢琴家张奕明目前正在准备《山水文庙》的钢琴演奏录制并预计出版唱片《邹向平钢琴作品集》。   对于建筑的观察和体会,我们不应仅停留在表面,除了观察其结构、外形、色彩等对应音乐的结构、力度、织体等因素,还应切身感受其“里”,通过了解其历史、背景、文化底蕴等,用音乐语言表达其更深层次的寓意。正如邹向平所言:“同样一件事物会在不同的艺术家那里获得不同的印象。但其中最重要的是作曲家头脑中长期储存的、别无他样的灵感与通达目标的技术修养的累积。”   - THE END -   “星标”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   不错过每条推送   ↑ 欢迎关注音乐周报抖音号↑   教堂音乐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