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乡歌简谱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中国民乐,抖起来了
作者:小贝
校稿:朝乾 / 编辑:果果
说起“乐器”两个字,你脑海中最先浮现出的乐器是什么?
钢琴?大小提琴?吉他?还是萨克斯?
从属性上来说,它们的确都是乐器家族的一员,但他们都无一例外,是近现代才逐渐传入中国的西洋乐器,而如果将目标缩小到中国的传统乐器上,那么恐怕大部分人一时间就只能想到唢呐、古琴、二胡和琵琶,再难列举出其他中国民间乐器了。
村里张罗什么文艺汇演,唢呐的身影必不可少
(图:shutterstock)▼
其实,如果从地理的角度来看,中国民乐的知名度较低是有理由的——由于山川、水系这些客观存在的地理实体的阻隔,不同地方会发展出不同的音乐形式。
这既造就了民乐种类的多种多样,也让大量优秀的民乐形式,因为山川地理的辖制而很难冲出这一方天地,无法让更多人所了解,这无疑是一件憾事。
实际上早在唐代我国民乐种类就相当繁盛
在敦煌壁画中可见各类弹拨、吹奏、打击类乐器汇聚一堂
(你认得这些乐器吗?图:敦煌莫高窟)▼
更要命的是,很多民乐也因此不得不面对后继无人的困境……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意为不同地域的人,由于长期受本地地理气候、生活习惯、饮食方式等因素的熏陶,在思想观念和文化性格方面会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而从地理条件上看,中国的疆域其实呈现着非常明显的区域化特征。
在饮食上,就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说法
(图:图虫创意)▼
从地形上看,中国不仅呈现着从东到西,逐渐由低到高的三级阶梯式走势,境内还有多条难以翻越的山脉。
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分开了北方放牧区和南方农耕区的大小兴安岭及阴山山脉、阻隔了山西高原和黄土高原的太行山脉、让中国分成南北两方的秦岭山脉。
此外还有位于粤桂湘三省交界处,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一分为二的南岭诸山、雄踞于豫鄂皖三省之间,让长江淮河隔山相望,楚越之地难以沟通的大别山,以及地势险峻,担当着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分界线的横断山脉。
这三级阶梯形成了我国地势的基本格局▼
在生产力不发达、交通运输工具落后的古代,高耸的山脉就是最大的地理阻隔,不仅军队征战难以翻越,就连正常的商业文化交流都会受到较大影响,因此被山脉所分割开的地区之间往往维持着相对独立发展的状态。
与之相反的是,蜿蜒曲折的水系则是不同文化之间最好的沟通渠道。毕竟相较于翻越山岭,驾着一叶扁舟顺江而下显然要容易得多。
像黄河、长江、淮河等东西走向的大河,则在很大程度上能让沿岸地区的百姓互通有无,进而维持着相对密切的文化交流。
华夏民族的母亲河黄河
孕育出了五千多年未中断的中华文明▼
在这样的地缘格局影响下,中国古代形成了八个特色鲜明的文化区,如在以湖北省中部为中心的长江腹地,形成了江汉氏族文化中心,春秋战国时期几度称雄的南方强国楚国正是由此发展而来。
再如在气候条件不宜农耕的内蒙东北部、宁夏、新疆地区,也形成了以放牧和狩猎为特色的北方草原氏族文化中心。由于其与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甚少,这里的文化也保持着极强的独立性,具有浓厚的草原特色。
可以说,正是在山川地理的影响下,不同地方的人们形成了迥异的文化性格——兵家必争之地,人们的性格通常豪迈粗犷,行事风格干净利落,谈话聊天心直口快。
繁华昌盛之地,人们的心中往往包容并济,愿意吸取各处文化之长以完善自身,行文作曲大气磅礴。
烟笼细柳之地,人们的思绪总是心细如发,一举一动皆温文尔雅,后日看来总透着一股婉约的派头。
一生自由豪放的大文豪苏轼
正出生于兵家必争的蜀地
(图:图虫创意)▼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环境总会赋予人以不同的性格。正是拜以上这些原因所赐,中华大地上涌现出了一大批各具特色,但都同样出彩的民乐演奏形式。
在中国古代史中最为鼎盛的隋唐时期,如今位于陕西省中部的关中地区一直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富庶地区,而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不仅一度是各地文化交流与思想碰撞的国际大都会,更是无数中国人心目当中的古代史最高峰之都。
在陕北高原与秦岭之间,锁钥西北,辐辏华北
孕育出独特的关中文化▼
在这样一座气度非凡的城市里,不诞生出一种俱收并蓄、雅望非凡的民族音乐,反倒显得愧对这番历史繁华。
而一种发端于唐初之时,在安史之乱时传入民间,至明清时期最终定型的民间音乐——“西安鼓乐”,就很好地向现在的人们传达了当年的盛唐气象。
口耳相传的故事证明鼓乐的历史悠久
这种手抄的半字谱也和敦煌曾发现的乐谱几乎完全吻合 ▼
作为一种同时兼用笛、笙、管、鼓等中型乐器,以及铙、锣、手梆子等小型乐器的音乐形式,西安鼓乐靠着其别具一格的合奏风格,在我国音乐研究领域内享有“唐朝时的交响乐”的美誉,并在西安及其附近地区一直有着很强的影响力。
西安鼓乐不止分布在西安主城区
长安、周至、蓝田等地也有所分布▼
但在时间进入20世纪后,受战争影响,西安鼓乐的乐谱大量遗失,再加上鼓乐行内“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老传统,这门传承了一千三百多年的老手艺一度后继无人。
值得庆幸的是,在近几十年里,政府部门对西安鼓乐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非常重视,展开了一系列的抢救性保护工作。
其中,西安东仓鼓乐社积极参与了进来,广招学员,还将家族代代相传的西安鼓乐技艺倾囊相授,播下了鼓乐传承的种子。
让青年人也喜欢上传统文化是传承的关键
(图:抖音@大唐芙蓉园东仓鼓乐)▼
不过,2020年新冠疫情的发生让东仓鼓乐社的线下演出受到了很大影响。为了保证社员的收入,同时也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西安鼓乐,东仓鼓乐社在抖音上试探性地注册了帐号。
虽然一开始效果一般,但随着他们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短视频拍摄方式——让符合唐代审美的乐手在固定机位前拍摄演奏画面,关注的人越来越多
像是一场穿越而来的演出
(图:抖音@大唐芙蓉园东仓鼓乐)▼
今年开年以来,由于疫情的反复,乐团的演出又受到了一些影响,鼓乐社负责人齐兴峰开始将演出转为线上,每天都要在抖音上直播两个小时,没想到这种古色古香的直播大受欢迎,短短一个月就收获了28万粉丝,一个月内的打赏收入也超过了四万。
身临其境带你感受非遗文化
(图:抖音@大唐芙蓉园东仓鼓乐)▼
虽比不得关中地区以大唐首都的身份令全体中国人所心向往之,但若要谈及中华文化史的起源,位于黄河中下游的华北平原必定能青史留名。这里既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也是历代军事家们展现自身能力的绝佳平台。
在农耕文化和战争冲刷的双重作用下,颇具浪漫主义英雄色彩的草莽精神在这里扎下了根,而唢呐这种最能代表中原人传统喜好的乐器会在此处受到热捧,也就不令人奇怪了。
广阔的华北平原,是唢呐的盛行之地▼
作为一种传统的双簧木管乐器,唢呐靠着其尖锐响亮的音色、深厚的情绪感染力、超强的声音穿透力,以及广泛的场景适用性,在一众民间乐器中脱颖而出,赢得了“民乐之王”的称号。
唢呐几乎是民间红白喜事的必备乐器,诸如《百鸟朝凤》、《全家福》、《怀乡曲》等经典唢呐作品在过去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但在建国后,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全面推进,华北平原上自然形态的农村聚落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住上楼房,传统的婚丧嫁娶仪式越来越少。再加上现代人观念的改变,很少有年轻人在操办人生大事时会选择中式婚礼,传统的中式唢呐乐队也开始陷入困境。
传统的中式婚礼必要地会请唢呐乐队
现在随着婚礼仪式的变化,唢呐师傅的生计也受到影响
(图:shutterstock)▼
作为华北平原上远近知名的“唢呐村”,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马庄村里的200多户人家几乎都会吹唢呐,早年间村民经常受邀出门演出,收入不错,但随着城镇化率快速上升,演出机会越来越少,市场前景一片黯淡,而近几年的疫情原因更加雪上加霜,不少村民都放下了唢呐,谋求转行。
困中求变,村民马春风注册了抖音账号,并起名“唢呐村的事”,把唢呐演出搬到了线上直播间。
就连他自己都没想到,唢呐+互联网的组合竟大获成功,直播3个月便收获20多万粉丝,收到的打赏也超过了过去一个传统唢呐艺人在线下表演一整年的收入。
马春风与妻子在直播间一边表演一边演奏
(图:抖音@唢呐村的事)▼
其实,除了上面提到的鼓乐和唢呐,还有很多同样优秀的民间乐器在发展传承过程中遇到了很大麻烦。生活在我国广西地区,被少数民族之一的京族人民所喜爱的乐器“独弦琴”就是其中之一。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中国古琴共有七弦,而京族的独弦琴琴如其名,仅有一根弦,却能演奏出6个音区,3个八度,声音的嫋嫋颤变全靠与琴弦相连的摇杆。演奏时,右手以竹片上下拨弦,左手转动摇杆,声音也就有了节奏上的变化。
可以说,凡是看过独弦琴演奏的,无不对其精妙的结构啧啧称奇。
一根弦搭配一根粗竹子
组成了京族古老的民间乐器
(图:抖音@独弦琴【京为天人】)▼
但就是这么一种巧夺天工的民族乐器,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却同样一度到了失传边缘。究其原因,一是独弦琴传承从不记谱,仅靠师父徒弟之间的身手相传;二是京族人口仅有三万出头,本族年轻人更愿意进城市工作,愿意学琴的人就更少了。
幸运的是,和上面提到的东仓鼓乐社、马庄村村民一样,民乐传人愿意站出来,通过直播平台向大众宣传独弦琴。
2019年,区级独弦琴传承人赵霞申请了抖音账号,并开始分享演奏独弦琴的视频。疫情爆发,她开设的线下独弦琴教学班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赵霞通过手机进行直播
(图:抖音@独弦琴【京为天人】)▼
为补贴线下教学的费用,赵霞也走上了直播之路。目前,赵霞的抖音帐号已经获得了四十多万个关注,相关收入既补贴了她的生活,也被投入到了两个非遗传承点的建设中来。
和独弦琴类似,蒙古族的特色乐器马头琴也同样遇到传播、传承方面的困境,基本只停留在内蒙古、新疆、甘肃和东北等蒙古族人数较多的地方,很难被华中乃至南方地区的人们所了解。
马头琴早在2006年就被录入国家第一批非遗名录中
但在国内一直流传不广
(图:抖音@中国·乌审马头琴交响乐团)▼
实际上,上述四种乐器只是中国传统民乐现状的一个缩影。在进入现代后,很多乐器都没能“走出去”。究其原因,还是它们原本就扎根在自己的那一片文化土壤中,生于斯,长于斯,经营模式已经定型,难以打破传统的地理界线。
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与发展
是所有传统文化需要学习的一课
(图:抖音@中国·乌审马头琴交响乐团)▼
在古代,中国的民乐之所以能够构思出如此之多的乐器,衍生出如此之多的形式,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古代生产力不发达、交通不方便的限制,算的上因祸得福,但现在,这种地理界线就成为了限制优秀民间乐器发扬光大的桎梏。
有幸的是,借助着互联网这一平台,直播给民乐插上翅膀,让它飞向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既让更多都市里的年轻人了解这些饱经风霜,却历久弥新的文化财富,又在疫情期间提高了民乐人的基本收入,让更多后辈有动力加入到学习、传承中国民乐的行列中来。
疫情下的今天,轻轻一点手指就可以观看非遗马头琴表演
(图:抖音@中国·乌审马头琴交响乐团)▼
今年8月,抖音直播联合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网络直播文艺生态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抖音传统文化类直播同比增长超过100万场,主播收入同比增长101%。在线下演出受限制的情况下,直播为田间地头、乡野民间的民乐人提供了“第二舞台”。
近日,抖音直播还联合了中央民族乐团,共同发起了“DOU有国乐”计划。在未来一年中,将有超过百位中央民族乐团艺术家入驻抖音直播平台。这些资深民乐艺术家将联合站内主播带来百余场高品质线上音乐会及公益直播。
滑动观看
(图:抖音“DOU有国乐”计划)▼
此外,抖音直播也将继续与全国心系民乐的表演者积极合作,并通过提供资源扶持、专业合作、产品能力、运营服务等方式,在未来一年帮助100名民乐非遗传承人获得开播收益,帮助1000名民乐演奏者月入过万。
在这个信息纷繁复杂的时代里,我们究竟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这些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现在,在抖音直播间里,或许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本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来自 shutterstock
END
笛子曲乡音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