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音乐剧值得推荐_嘉艺流行音乐_流行音乐歌词大全

  对于音乐剧,你是不是有很多问号?3 小时带你全方位了解音乐剧,文章最后还为你附上了音乐剧必听曲目。   想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音乐剧这门有意思的艺术,比如为什么它一言不合就开唱,它在国际上具有什么样的地位,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有了大致的概念之后,就能继续学习音乐剧的相关知识,比如一部音乐剧该怎么看,怎么选择要看的音乐剧,一部音乐剧是怎么做出来的。   音乐剧是怎么定义的;音乐剧从哪儿来;音乐剧跟歌剧有什么区别;以及音乐剧是怎样流行到全世界的。   【音乐剧究竟是什么】   我们通常说的音乐剧,是一种使用唱歌、跳舞、表演和舞台技术等很多种表现形式共同来讲故事的一种戏剧形式。   刚才的这句话是音乐剧的定义,这句话里面其实包含了很多信息。首先,它说明了音乐剧是一种戏剧,所以音乐剧不是声乐、不是舞蹈、也不是美术。任何声乐、舞蹈和美术只要出现在音乐剧的舞台上,都需要为音乐剧的本质,也就是戏剧而服务。第二,它说明音乐剧里包含了很多元素,包括:唱歌,跳舞,表演和舞台技术。这些形式中的一个或多个肯定会出现在一个音乐剧的舞台上。所以我们就可以期待,走进一个音乐剧舞台的时候会看到这些艺术形式。第三,它说了这些表现形式是要共同来讲一个故事的,说明音乐剧是一种整合的(integrated)艺术形式。「整合的」的意思就是说,每种元素都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各自为政,分别独立的。   音乐剧相比于其他的戏剧,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歌曲跟舞蹈。我们经常会说,在一部音乐剧里,如果说话不足以表达角色的心情,那就唱出来;如果动作不足以表达角色的心情,那就跳出来。歌唱和舞蹈各自就作为放大的语言和动作而存在,又抽象,又夸张,而且富有美感。音乐剧这种形式就因为歌唱和舞蹈的存在,从本质上来说,有一点浪漫主义的底色。   【音乐剧从哪儿来】   现在我们大家熟知的音乐剧这种形式诞生于大概 150 年前。那么音乐剧是怎样一路发展过来的呢?早在戏剧诞生的初期,其实就已经非常流行用音乐来讲故事了。有一种说法说,戏剧起源于对神的信仰和仪式。那么在语言出现之前,一些吟唱还有跟随节奏进行的身体律动已经是这些仪式中表达对神的敬仰的最主要的方式了。我们现在说,真正意义上的戏剧诞生于古希腊,就我们现在得到的资料来看,很多古希腊的戏剧里都存在着歌队这样一种元素。歌队和早期现代音乐剧里合唱队的作用几乎是一致的,有时候可以充当旁白,有时候充当群众角色,还有时候为主角把他的内心戏给唱出来。有的歌队不仅唱歌,还会跳舞,在戏剧中会担任舞者的职能。当时的几位有名的戏剧大师,比如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他们都会为自己的戏剧作品谱曲,来增加它讲故事的感染力。稍晚一点的时候,出现了和古希腊戏剧一些不同的古罗马戏剧。据说,在古罗马戏剧里面,出现了当代踢踏舞的雏形。古罗马的舞者会在鞋子上装上金属片,这样他们在舞台上踏步或者跳跃的时候就能发出响声,这个跟我们现在的踢踏鞋有点像。   古希腊戏剧和古罗马戏剧都是公元前的事情了,在中间戏剧经历了一段一蹶不振的时期,到了下一个戏剧开始繁荣起来的时期就是中世纪了。在中世纪,歌剧这种形式开始出现,从意大利出发,慢慢地就流行到了整个欧洲。虽然我们现在说音乐剧和歌剧是两种东西,不过它们两个都是用音乐来叙事的,所以说我们可以认为歌剧是音乐剧的前身之一。同时,一系列的比较轻松愉快的具有戏剧性的短剧作品开始兴起。意大利有即兴喜剧,英国有滑稽哑剧,还有风靡全欧洲的旅行剧团,这些形式都为早期音乐剧的诞生打下了很重要的基础。   在 16 世纪之后,随着新大陆的发现,这些元素被欧洲的殖民者带到了新大陆,也就是美洲,在美国逐渐生根发芽。到了 19 世纪中后期,美国大陆上已经有了很多种有意思的音乐戏剧形式,包括黑脸走唱秀,歌舞杂耍,喜剧,滑稽歌舞剧,综艺秀以及轻歌剧。这些形式有着截然不同的内容,有着截然不同的侧重点,但是它们有一些共同点,也就是都结合歌舞表演,内容都相对轻松愉快,让人毫不费力就能看进去,而且都具有相当强的娱乐性,所以在当时的美国非常受欢迎。   这些形式慢慢地融合起来,到 20 世纪初才形成了我们现代意义上的音乐剧。音乐剧这个形式从上文中说到的这些形式中逐渐脱胎而出、逐渐定型,是在 20 世纪 20 到 40 年代。在这个年代,依靠着很多我们现在也非常熟悉的音乐剧大师的辛勤产出,音乐剧这种形式慢慢从边缘变得主流。它的形式从松散变得集中,内容从单一的娱乐大众变得包罗万象,音乐本身从东拼西凑变得整齐划一,而且为剧本服务,舞蹈从单纯的炫技变得富有逻辑、叙事性还有技巧性。同样也是在这个年代,随着曼哈顿岛中心的北迁,纽约曼哈顿的百老汇剧院区逐渐成型,音乐剧也从此有了自己的大本营。   在 20 世纪中期,音乐剧进入了黄金年代,有很多很多流芳百世的经典作品都是在那个时期诞生的。很多音乐剧人也在寻求突破,发展自己全新的独树一帜的风格。甚至有古典音乐领域的大师也掺和进音乐剧中间来,创造了一些在音乐性上能够媲美严肃音乐的优秀作品。到了 20 世纪后半,音乐剧的风潮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从百老汇逐渐刮到世界各地。在 80 年代,产自欧洲的音乐剧甚至反攻了音乐剧的大本营百老汇,占据了百老汇演出的大半壁江山,这件事还导致百老汇的创作者痛定思痛,努力开拓新的题材,在 90 年代后期和 21 世纪创造出了百老汇音乐剧的第二春。在这个时候,世界各国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原创音乐剧,在世界舞台上与百老汇音乐剧分庭抗礼,都拥有着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魅力。   刚才也说到了,音乐剧在诞生的时候,就是集合了一些受欢迎的娱乐形式,慢慢演变而成的。那些娱乐形式共同的特点就是轻松愉快,载歌载舞,观看的时候不需要什么知识的积淀或者专业能力,非常轻松。另外,音乐本身就是没有国境的语言,音乐剧经常使用的通俗音乐和流行音乐更是如此。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就是听一首外文歌的时候,就算听不懂它的歌词,也不妨碍觉得它好听。放到音乐剧的场合下来说,就是哪怕听不懂这个戏的语言,仍然能够从歌舞表演中得到一些娱乐和享受。所以,世界上很多地方的音乐剧产业,主要的收入都是来自游客。有一项 2012-2013 年的数据显示,百老汇音乐剧大概百分之 66 的票是游客购买的,占了绝大多数。这些来自世界各地涌向纽约的游客,哪怕不懂当地的语言,仅仅是看华丽的舞台、听好听的歌曲、看好看的舞蹈、欣赏光怪陆离的舞台特效,就已经很享受了。我觉得,这也是音乐剧发展到现在一百多年仍然长盛不衰的一个主要原因吧。   【音乐剧和歌剧有什么区别】   常常有人会问起来,音乐剧和歌剧既然都是唱着歌来讲故事的,二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呢?这个问题,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其中最常见的一个说法是,音乐剧主要是一种戏剧,而歌剧主要是一种音乐艺术。所以,在音乐剧舞台上,任何歌唱表现都需要以塑造角色为优先,而在歌剧舞台上,歌唱则需要注重音乐层面上的美感。正是这种不同,使得我们熟悉的一脸大胡子重 200 斤的著名男高音帕瓦罗蒂仍然能够在歌剧舞台上扮演纯情的年轻王子,而音乐剧明星 Michael Ball 一旦年纪大了长胖了就必须得含泪告别他的成名角色,音乐剧《悲惨世界》中青春帅气的 Marius。   那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呢?就我个人而言,它对,也不对。   说它是对的,是因为从定义上来看,两者的确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形式,也的确在叙事层面上有所侧重。所以刚才这个定义衍生出来的很多判断标准,对大部分音乐剧和歌剧都是适用的,我们的确可以用这些判断标准去判断一部剧到底是更偏向于音乐剧,还是更偏向歌剧。诸如音乐剧通常有对白,而歌剧通常一唱到底,中间不会插入对白;音乐剧的乐队可大可小,而歌剧通常是由大管弦乐队进行伴奏的;音乐剧的唱法大部分时候是通俗唱法,歌剧的唱法基本上都是美声唱法。这些都是大部分情况下可以用的判断标准。   但是刚才那种说法也有它不准确的地方。歌剧在刚刚发源出来的时候,其实是作为戏剧的一种开始慢慢走上世界舞台的,而且在歌剧发展的中后期直到现在,也有大量优秀的戏剧人利用歌剧这种艺术作为载体,进行戏剧层面的创作,并产生了一些戏剧层面革命性的概念和创新。比如大家熟悉的写过《尼伯龙根的指环》的歌剧大师瓦格纳,就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戏剧理论家。所以断言歌剧仅仅是声乐艺术的一种是有些偏颇的。而且有些歌剧也有对白,比如莫扎特的《魔笛》,比如《卡门》,而相应的,包括《悲惨世界》在内的很多音乐剧也是从头到尾没有对白的。也有很多音乐剧会使用完整的管弦乐团,使用美声唱法来进行演唱的音乐剧也是存在的。我们刚才说的那些判断标准,都很难作为「一刀切」一概而论的一个标准。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区分音乐剧和歌剧呢?   我个人觉得,没必要分得那么清楚。   毕竟音乐剧本身是由轻歌剧(或者说喜歌剧)发展而来的。在轻歌剧发展到音乐剧的这个过程中,有一段灰色地带,包括奥芬巴赫、维克多·赫伯特、基尔伯特与苏利文的轻歌剧或者音乐剧作品,我们都很难说清楚到底属于音乐剧和歌剧中的哪一个。在音乐剧成形之后,也有不少音乐戏剧作品说不清是为了哪个类别创作的。比如著名的音乐剧大师史蒂芬·桑德海姆所创作的《理发师陶德》,就以它精妙的和声对位、丰富的主题变奏,使得它拥有了像歌剧一样纷繁而巧妙的音乐结构,还有音乐剧大师格什温创作的《波吉与贝丝》也很难说清楚是音乐剧还是歌剧。甚至相对比较通俗的一部音乐剧《西区故事》,里面有一段男主角独唱《玛利亚》,也有一部分学者坚持说这应该是一段歌剧咏叹调,而不是音乐剧的抒情独唱曲。在音乐剧发展到中后期,随着摇滚音乐的兴盛,在音乐剧和乐坛都出现了 rock opera,也就是摇滚歌剧的说法。这种流派用音乐全程讲述一个故事,它从头到尾歌唱的本质和歌剧是很像的,但它的唱法是摇滚乐,又符合音乐剧的通俗音乐特性,虽然很多人会把摇滚歌剧归为音乐剧,但摇滚歌剧这个名词中的「歌剧」仍然是一直被用到现在,也有很多人根据这个词的存在把这种艺术形式划分为歌剧。   所以我觉得,既然两者中间有那么多模糊地带,就没必要画个泾渭分明争得你死我活。不管是哪一种,只要你在剧场里看得开心,它就是一部好的舞台作品。   【音乐剧和文化与社会】   音乐剧发展到现在,150 多年了,其实它已经成为了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每一个纽约旅游宣传片里面,大家都可能会看到百老汇音乐剧舞台上五光十色的片段,伦敦西区的《悲惨世界》连演了快 40 年仍然很难买到票,日本四季剧团的剧院每年都会迎接络绎不绝的小学生集体观剧团。更别说音乐剧的内容了,有很多大家很熟悉的音乐剧,本身已经写入世界文化的骨髓。全世界大部分接受过小学音乐教育的人应该都能哼上几句 Do Re Mi 和《雪绒花》,这两首歌就是采自音乐剧《音乐之声》中的选段;如果看到白色的半脸面具还有大吊灯,绝对有一半以上的人会想起音乐剧《剧院魅影》;走在大街上的时候,也会看到穿着迪士尼音乐电影女主角的公主裙的小朋友们,这些都是音乐剧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的一个写照。   还有一些大家可能更不容易注意到的,音乐剧出现在我们生活边边角角的一些细节,比如著名的音乐剧歌曲常常会成为流行金曲,被来自全球各地的明星成百上千次引用和录制,像音乐剧《猫》中的 Memory 这首歌,据统计已经被录制了 600 多次,甚至完全不了解音乐剧的人也一定在某个地方听到过这首歌的旋律,更不用说《贝隆夫人》中的《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已经在阿根廷足球队的各种场合被运用过了无数次。花样滑冰的选手也会常常选择音乐剧的歌曲作为背景音乐,因为音乐剧的歌曲本身富有深刻的情感,而且具有强烈的叙事性,非常适合花样滑冰动作的编排,国内选手庞清和佟健就曾经使用过音乐剧《我,堂吉诃德》中《不会成真的梦》这个选段作为他们表演的背景音乐。甚至还有一些音乐剧中的金句会被用来当做论据,在美国大选等等非常严肃的辩论场合被拿来作为辩论的材料,比如音乐剧《Q 大道》中有一句」Everyone's a Little Bit Racist」(谁都会有那么一点点种族歧视)就在 2016 年的美国大选中曾经被用到过,相关的视频甚至还能在网上寻找到。其他大众媒体诸如电视和电影,也经常会引述音乐剧中的点点滴滴,像 2019 年的电影爆款《利刃出鞘》中丹尼尔·克雷格饰演的侦探就曾经一个人在车中唱起史蒂芬·桑德海姆的音乐剧《富丽秀》中的选段"Losing My Mind",美剧《新闻编辑室》(The Newsroom)里面也引用过音乐剧《我,堂吉诃德》开场段落的歌词。音乐剧以它独有的娱乐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特点,和它无与伦比的通俗性,渗透到大众文化当中,成为了你我身边没法忽略却又无孔不入的存在。   学习小贴士   1.埃斯库罗斯   公元前 525 年出生于希腊阿提卡的埃琉西斯,于公元前 456 年去世。他是古希腊悲剧诗人,与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一起被称为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悲剧作家,有「悲剧之父」的美誉。代表作有《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阿伽门农》、《复仇女神》等。   2.索福克勒斯   古希腊剧作家,古希腊悲剧的代表人物之一,和埃斯库罗斯、欧里庇得斯并称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他一生共写过 123 个剧本,如今只有七部完整的流传下来,其中以《俄底浦斯王》最为出名。   3. 迈克尔·波尔 Michael Ball   英国演员、歌手、电视电台主持人,粉丝会叫他球叔。1985 年他在音乐剧《悲惨世界》(Les Misérables)伦敦首演版中出演马吕斯,1987 年出演音乐剧《剧院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饰演劳尔·夏尼子爵(Raoul, Vicomte de Chagny)。他曾两次荣获英国戏剧最高奖劳伦斯·奥利弗奖的最佳音乐剧男主演奖,并因其对音乐剧舞台的突出贡献于 2015 年获得了大英帝国官佐勋章。   4. 雅克·奥芬巴赫 Jacques Offenbach   德籍法国作曲家(1819 年 6 月 20 日—1880 年 10 月 5 日),代表作品有歌剧《霍夫曼的故事》、轻歌剧《地狱中的奥菲欧》《美丽的海伦》。   5. 维克多·赫伯特 Victor Herbert   维克多·赫伯特(Victor Herbert,1859 年-1924 年),爱尔兰作曲家、指挥家、大提琴家。代表作有《美国幻想曲》《幸运的出纳》《玩具国的男孩们》《红磨坊》,是美国音乐喜剧取代轻歌剧过渡时期的一位重要作曲家。   6. 吉尔伯特与苏利文   维多利亚时代幽默剧作家威廉·S·吉尔伯特(William S. Gilbert)与英国作曲家阿瑟·沙利文(Arthur Sullivan)。两人在从 1871 年到 1896 年长达二十五年的合作中,共同创作了 14 部喜歌剧,其中最著名的为《皮纳福号军舰》(H.M.S. Pinafore)、《彭赞斯的海盗》(The Pirates of Penzance)和《日本天皇》(The Mikado)。吉尔伯特负责剧本,沙利文比吉尔伯特年轻 7 岁,负责作曲。他们的合作创造了内容和形式的革新,直接影响了整个 20 世纪音乐剧的发展。   7. 史蒂芬·桑德海姆 Stephen Joshua Sondheim   桑德海姆(Stephen Joshua Sondheim),1930 年 3 月 22 日出生。美国作曲作词家,号称概念音乐剧鼻祖,代表作《西区故事》《玫瑰舞后》《富丽秀》《伙伴们》《理发师陶德》《拜访森林》等。桑德海姆曾获得奥斯卡奖 1 次、托尼奖 8 次、格莱美奖多次、普利策奖 1 次。他在 1973 年到 1981 年期间,担任美国剧作家协会主席。   8. 《悲惨世界》   音乐剧《悲惨世界》由法国音乐剧作曲家勋伯格和作词家阿兰·鲍勃利(Claude-Michel Schonberg and Alan Boublil)创作,并由赫伯特·克莱茨默(Herbert Kretzmer)填上英文歌词,改编自维克多·雨果的同名小说。1985 年,《悲惨世界》在英国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Barbican Centre)首演,同年开始在皇宫剧院(Palace Theatre)演出。2004 年,这部剧转移至女王剧院(Queen』s Theatre)继续上演,至今已连演了 34 年。《悲惨世界》与《猫》《歌剧魅影》和《西贡小姐》一同被认为是 1980 年代以来,欧洲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剧之一。   9. 《理发师陶德》   《理发师陶德》由史蒂芬·桑德海姆作词作曲,此剧根据于十九世纪理发师陶德的传说改编 1979 年《理发师陶德》于百老汇首演,并斩获当年托尼奖 8 项大奖。2007 年被改编为电影版,获得了奥斯卡、金球奖等。约翰尼·德普作为电影版男主角,也得到了奥斯卡最佳男主的提名。   10. 《波吉与贝丝》   《波吉与贝丝》是美国著名作曲家乔治·格什温(1898-1937)第一次用美国民间音乐创作的音乐剧/歌剧。故事发生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市黑人区的一条鲇鱼街,用了全黑人演员描写了黑人生活。因为触犯了有钱阶级,这部剧等了 50 年才被搬上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舞台。   11.《西区故事》   音乐剧《西区故事》(West Side Story)讲述了一个发生在 1950 年代纽约贫民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这部剧的作曲是美国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伦纳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作词则是创作过《理发师陶德》、《伙伴们》等多部音乐剧的斯蒂芬·桑德海姆(Stephen Sondheim)。这部剧曾经在 1961 年被改编成电影版,并获得了 10 项奥斯卡奖项。   12.《Q 大道》   音乐剧《Q 大道》(Avenue Q)由百老汇金牌词曲家,罗伯特·洛佩兹与杰夫·麦克斯创作,2003 年登上百老汇舞台后立刻引起了轰动。《Q 大道》开创新的表演风格、朗朗上口的旋律、对敏感话题的犀利讽刺、以及令人全程捧腹的幽默桥段,使其获得了巨大成功。2004 年获得托尼奖「最佳音乐剧」、「最佳音乐剧编剧」和「最佳音乐剧词曲」三项大奖。2013 年由七幕人生引进制作了《Q 大道》的中文版本,程何担任译配。   13. 日本四季剧团   四季剧团是日本最负盛名的剧团之一,在创立人浅利庆太的带领下,四季剧团由仅仅 10 个大学生组成的团体,壮大为日本唯一不需要政府经济支持的艺术团体,年收入几百亿日元。   除了为本土不断输送高质量的百老汇等世界经典改编而成的日文版音乐剧,话剧,四季剧团还鼓励本土剧作家的原创作品,为儿童推出专门的儿童剧科普戏剧教育,推动了全体国民对戏剧的热爱,甚至数次来华巡演,与北京人艺合作交流,扶持中戏学生的戏剧事业,为中国戏剧界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四季剧团的艺术地位,在亚洲戏剧发展史上是不可撼动的。   音乐剧从雏形发展到在全世界百花齐放,中间经历了大约 150 年。其中有意思的故事和八卦,说也说不完。   从音乐剧的雏形和它的诞生开始,一直到 20 世纪 50 年代音乐剧黄金时期之前。这段时间,音乐剧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雏形到成型的蜕变。是一个非常丰富而且有意思的时期。   早在古希腊戏剧时期,用音乐来讲故事就已经是戏剧中非常流行的手法了。到了中世纪,同样用音乐来表现戏剧的歌剧,更是流行一时。到了 18 世纪,欧洲的殖民者们来到美洲,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也把来自他们故乡欧洲本土的戏剧表演形式带到了新大陆。而新大陆的人民很快产生了全新的阶级分化和阶级认同,新的中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不满足欧洲贵族的那些高雅,但是晦涩难懂的娱乐,很需要一种廉价易懂,热闹轻松的娱乐方式。   1849 年 5 月,一名在美国的资产阶级中很受欢迎的英国演员,到纽约演出莎士比亚的话剧《麦克白》。在他的第一场演出中,有一万名左右的工人阶级在剧场外聚集抗议。这一次抗议不仅仅是一次政治事件,更是完全改变了美国的娱乐业。很多种面向无产阶级的艺术形式,从那一刻起,悄然的进入了美国的主流舞台。他们可以说是各领风骚数十年,各自都为未来成型的百老汇音乐剧注入了独特的养分,为音乐剧这种未来的大众艺术诞生打下了基础。   下面,我们就来逐一的介绍一下这几个音乐剧的雏形形式。   1.黑脸走唱秀 (Minstrelsy)   大家可能听说过 black-face 这个词语。它描述的是一种白人涂黑脸扮演黑人的表演方式,在当代通常会被认为是一种种族歧视。而这种表演恰恰就是第一个音乐剧的雏形 Minstrelsy 的主要形式。在这种表演里,白人会把自己的脸涂黑装作黑人,模仿一些白人眼里对黑人的刻板印象,来逗观众发笑。这种表演虽然很过时,但是在当时,把一些火热的种族矛盾以一种比较轻松的形式来表现,所以很受大众欢迎。这种黑脸走唱秀的主要表演形式,包括歌唱、跳舞、乐队演奏,还有一些俗气的双关语笑话,这种形式其实在古希腊就有了。不过美国的这种和种族挂钩的通常会被单独分为一类,是美国历史上第一种在舞台上表现通俗音乐的表演形式,是日后所有的通俗音乐表演的祖师爷。大家可能听过一首美国的传统歌谣,叫《哦,苏珊娜》(Oh, Susanna)。这首歌最早就是为黑脸走唱秀创作的。更多关于黑脸走唱秀的歌舞例子可以在我们的资料包中找到。   2. 歌舞杂耍喜剧(Vaudeville)   这种形式被一些学者认为是音乐剧的直系祖先。这是一种结合了歌舞、带动物的马戏、杂技、哑剧,甚至还有一些严肃音乐片段的表演形式,有点像我们现在看到的一台大乱炖的综艺晚会。比起大部分都是独立小段子的黑脸走唱秀,这里面开始出现了有剧情的段落。虽然长度都很短,类似我们见过的小品,但是会唱歌,甚至会用已有的流行歌曲填词,去讲一些讽刺幽默的故事,跟春晚上赵丽蓉老师的小品有点像。歌舞杂耍喜剧,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接纳女性演出者的一种表演形式,也是第一个可以被称为戏剧的面向大众的音乐形式。它的音乐构成了美国当代流行音乐的重要基础。我在资料包里放了一首《The Sidewalk of New York》就是来自歌舞杂耍喜剧的音乐。   3. 滑稽歌舞剧(Burlesque)   这是一种从英国引进的、恶搞已有戏剧的带有歌舞的舞台形式。基本历史上你能想到的每部有名的戏剧都曾经遭受过滑稽歌舞剧的魔改和恶搞。比如把《哈姆雷特》的奥菲利亚恶搞成哦!菲利亚!,然后变成一部卡通喜剧。不过恶搞过的版本呢,不会有原剧那么长,基本上是一个独幕剧或者更短的小品。到了美国,这个形式因为广受大众欢迎,制作人开始往里面增加更多的元素来吸引观众,可以赚到更多的钱。一个日后非常流行的追加元素就是性感的舞蹈。有一段时间,滑稽歌舞剧的舞蹈暴露到只允许男性进入,当时的妇女进入会被认为有伤风化。我们资料包里收录的一首《You Naughty, Naughty Man》,来自学界认为的世界上第一部音乐剧《The Black Crook》,它常被归入滑稽歌舞剧这个类型中,音乐上是相通的。这部音乐剧稍后会为大家做更详细介绍。在这种形式的后期,出现了一种叫做 spectacular 或者 extravaganza 的艺术形式,它在通常滑稽歌舞剧的基础上,还有舞台豪华,布景宏大,舞台机关复杂炫目的特点,非常夺人眼球。这类演出通常以童话、寓言和神话故事为脚本,著名的《绿野仙踪》就曾经被改编成这种形式,在百老汇连演 293 场,大受欢迎。   4. 综艺秀(Revue)   Revue 是一个法语词汇,在法国指的是一类有音乐、美丽的舞者和华丽布景的演出,一般含有对时事的讽刺意义。我们可以看到,音乐、美丽的舞者和华丽的布景在前面的形式里都已经出现过了,revue 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呢?它所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前面的形式都是一些松散的表演的组合,而综艺秀是一种统一在一个主题或者动机下的演出。这个主题和动机可能是制作人的指示,可能是作曲家提供的音乐概念,但一旦确定,所有的设计都会围绕着它来进行。换句话说,它第一次拥有了整合这个特性。最有名的综艺秀莫过于百老汇的齐格飞富丽秀(Ziegfeld Follies),百老汇的第一名传奇制作人,佛罗伦兹·齐格飞(Florence Ziegfeld),就是以这些演出而青史留名的。从 1907 年开始,富丽秀每年都上演,每年都会翻新一个全新的版本,一直持续到了 1931 年。注意啊,1971 年音乐剧巨匠—史蒂芬·桑德海姆(Steven Sondheim)的那部名字叫《富丽秀》的音乐剧是以这些富丽秀为题材创作的另一部作品,不是同一个东西,不要搞混了。综艺秀和富丽秀,具体看起来长什么样子,也可以参考我们资料包中提供的视频。   5.轻歌剧(Operetta)   刚才说的几种形式基本按照时间顺序演变过来的。不过轻歌剧这种形式,可以说是和刚才的几种形式平行发展的,是从歌剧中延伸出来的一条较为通俗的分支。不过,这个名词是到 20 世纪 20 年代才确定的,从这点上来说也能算是时间顺序吧。   轻歌剧比起严肃歌剧,它的特征主要就是:有对白、故事轻松诙谐、音乐也相对比较通俗。19 世纪末,英语歌剧作家吉尔伯特(Gilbert)与苏利文(Sullivan)创作了一系列被称为喜歌剧(Comic Opera)的作品,很快风靡了整个英语世界。而在 1907 年,译配成英文的德语轻歌剧《风流寡妇》(The Merry Widow)在百老汇连演 416 场,激发了美国国内轻歌剧创作的热潮。美国本土轻歌剧创作在 20 世纪 20 年代达到全盛,催生了西格蒙特·龙伯格(Sigmunt Romberg),维克多·赫伯特(Victor Herbert)等著名的作家。可是,在三十年代末,美国本土的轻歌剧因为大萧条而不得不惨淡收场。   刚才我们梳理了五种音乐剧的雏形形式,可以看出,这几种形式随着时间的演变,慢慢的从碎片化趋于整体化,从简单趋于复杂,从形式单一趋向多种形式结合。早期的音乐剧形式中,还常常使用当时的流行歌曲拼贴,歌也跟剧情没有什么联系,想怎么唱就怎么唱,唱到完全打断整个故事都没有关系,只要观众听着开心就好。台词也是偏向逗乐观众,只要能让观众笑怎么说都可以。这个跟现在歌舞戏紧密结合的音乐剧形式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同样是在这些早期形式中,也已经出现了一些现在音乐剧讲故事方法的影子。比如拼贴曲「pastiche」的形式,用不同的曲风来彰显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状态,比如用美国南部的小调凸显这个角色是乡村出身,进行曲节奏展示人物古板保守的内心……到了现在,这也是非常常见的音乐剧讲故事方式。   一般学者认为的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音乐剧,叫做《黑巫师》(The Black Crook)。这部剧诞生于一场意外。1866 年,制作人亨利·贾雷特(Henry C. Jarrett)和亨利·帕尔默(Henry Palmer)在欧洲看过了一系列的大型演出,他们打算带着这些剧团回到纽约,把这些演出组合起来,在纽约的音乐学院上演,赚一笔钱。没想到,一场大火把纽约的音乐学院给烧毁了。走投无路的制作人只好找到当时正在撰写一部由《浮士德》改编的戏剧的剧作家兼演员,查尔斯·巴拉斯(Charles Barras),问他愿不愿意让他们把自己的剧团安插进去。而没想到的是,巴拉斯居然一口答应,而且一开始他对写那个剧本没有什么热情。在这两位制作人带着其他的剧团加入之后呢,反而更加激起了他写剧本的热情。这样两个戏混搭而成的剧目,后来在纽约居然一炮而红。不仅创纪录的连演 474 场,还在美国全国巡演了好多年,在十年内还两次复排。很多学者称它为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音乐剧的原因,是因为它是一部以戏剧为中心,多种表演艺术结合的形式。不过学界对这点仍然是有争议的。   接下来,我们把时钟快进到 19 世纪末,在 1894 年纽约的第一条地铁线动工了。这条地铁线因为种种限制,在 42 街这个地方打了个弯。而那时候的 42 街,还是个比较荒凉的城乡结合部,房价也很便宜。有几个商人盯上了地铁可能带来的全新的商机。开始在这一带新建剧场,便宜的房价还有便捷的公共交通,使得那里的剧场票价可以降得很低,更加亲民。原本散建在南城的各个剧院,就开始逐渐的往北移,往中城的 42 街附近进行迁移。有一位当时著名的剧场界大鳄兼著名制作人,就把自己的剧场建在了离 42 街很近的 44 街附近,也就是后来成为时代广场的地方。他还发表了豪言壮语,要靠这个剧场重塑全世界的娱乐业。后来他的剧场(叫做奥林匹亚剧场),因为他本人耍大牌瞎指挥,设计超级糟糕,所以这条宣言呢,他一点都没做到,但是他的孙子倒是做到了他这条宣言。这一位制作人的名字叫做奥斯卡·汉默斯坦一世,而他的孙子就是我们后面要说到的百老汇定型的黄金搭档之一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到这里,你是不是很想说一句:哎呀,贵圈真小。   我们把时钟再快进 20 年,到 20 世纪 20 年代。在这个时期,人们越来越多的用音乐喜剧(musical comedy)这个词来代指音乐剧,这个已经跟我们现在说的音乐剧(musical theater 或者 musical play)这个词很接近了。在那个时期还没有唱片,大家如果想听一首歌,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去买乐谱自己弹着唱,第二个是到剧院去听现场。这也使得音乐剧在一定程度上主宰了美国的主流音乐。   那时候最为重要的音乐剧创作者之一,名叫杰洛米·柯恩(Jerome Kern)。他以纽约的公主剧院为据点,创作了一系列被后人称作公主剧院音乐剧(princess theater musical)的作品。这一系列作品大多是小剧场作品,内容比起之前那些音乐剧雏形的插科打诨,更加接地气,贴近生活,而且故事也更加完整了。他将爵士音乐引入了音乐剧,统一了多样的音乐剧的音乐风格,使得爵士音乐成为了早期音乐剧的标志。从科恩开始,音乐剧的音乐慢慢趋向原创,而非流行歌曲的拼贴,故事跟音乐也开始慢慢紧密结合起来了。   1927 年,一部里程碑级别的作品出现了。还记得刚才我们说到的那位制作人—奥斯卡·汉默斯坦一世吗?他的孙子,和爷爷同名的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和杰洛米·柯恩合作完成了一部音乐剧,叫做《演艺船》。这部剧通常被认为是第一部当代意义上的音乐剧。   《演艺船》讲的是两个发生在演艺船上的爱情故事。演艺船是一种在美国的各大河流中巡游的设立在船上的剧场。剧团的生活和表演,都在船上。每到一个地方,就给当地的人进行表演。故事里讲的是两对情侣,因为种族、出身、赌博……种种社会问题,有聚有散,靠着情感和艺术在演艺船上继续生活的故事。这个剧最有名的歌曲叫做《Ol' Man River》,一般会翻成老人河,不过我觉得翻译成河老头最贴切。它讲述的是黑人当时的生活状态,和对密西西比河母亲河的眷恋。在这部作品中,音乐剧在历史上第一次做到了歌曲和内容全原创(不过在这部剧极早期的版本中还是有一些外部歌曲的)。他的音乐和舞蹈的也几乎全为剧情服务,几乎没有一个跑题的夺人眼球的段落。我们通常会把这种形式称为整合的音乐剧,也就是 Integrated musical。同样的演艺圈的剧情也很贴近当时观众的生活,不再是王公贵族的,高高在上的故事,也不再是经过滑稽放大的少女怀春,因此,《演艺船》常常被认为是音乐剧迈入当代的一个标志。   杰洛米·柯恩在 30 年代热情转向了电影音乐,进军好莱坞。他和汉默斯坦二世的合作,在 30 年代后期到 40 年代初逐渐中止了。就在那个时候,另一位百老汇作者也不得不他的搭档分道扬镳了。这位作者叫做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dgers),是一名作曲家。他的原搭档劳伦茨·哈特(Lorenz Hard)和他一起创作了包括帕尔·乔伊(Pal Joey)在内的超过 30 多部的音乐剧。可是劳伦茨·哈特暮年酗酒,创作能力大幅降低。罗杰斯和汉默斯坦,一位作曲,一位作词,两位痛失好伙伴的词曲作者就这样走到了一起。随着他们的相遇,音乐剧的黄金时代就此诞生。   我们本期介绍了音乐剧的几种雏形形式和它的演变,也提到了 19 世纪末百老汇剧院区的产生和 1927 年第一部现代音乐剧的诞生。   学习小贴士   1. 《麦克白》   《麦克白》(Macbeth)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创作于 1606 年。自 19 世纪起,其故事大体上是根据古英格兰史学家拉斐尔·霍林献特的《苏格兰编年史》中的古老故事改编而成,讲述了利欲熏心的国王和王后对权力的贪婪,最后被推翻的过程。这部作品同《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被公认为是威廉·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话剧作品由朱塞佩·威尔第于 1847 年在佛罗伦萨完成谱曲,后又经过多次修订。   2.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Hamlet)是由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于 1599 年至 1602 年间的一部悲剧作品。戏剧讲述了叔叔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的故事。该作品是莎士比亚所有戏剧中篇幅最长的一部, 复杂的人物性格以及丰富完美的悲剧艺术手法,代表着整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   3. 《绿野仙踪》   《绿野仙踪》改编自经典童话故事《奇妙的奥兹男巫》,至今已有超过百年的历史。故事讲述了女孩桃乐茜误入了魔幻王国「奥兹国」,和稻草人、铁皮人和狮子一起化险为夷,破解邪恶女巫的阴谋寻找回家之路的故事。   4. 喜歌剧   喜歌剧又称「谐歌剧」,和正歌剧相对立的歌剧种类。盛行于十八世纪。题材取自日常生活,音乐风格轻快幽默。它包括这样一些常见的特点:表现人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具有喜剧因素,结尾往往是团圆或胜利,音乐轻快,用本民族语言等。喜歌剧主要流行在法国、意大利、德国等欧洲的主要国家。这些国家的喜歌剧有着不同的特色。   5.《风流寡妇》   轻歌剧《风流寡妇》,是维也纳轻歌剧辉煌时期的代表作。它根据法国梅雅克的喜剧《大使馆随员》,由雷翁和史坦恩改写成剧本,由匈牙利作曲家弗朗兹·雷哈尔谱曲,1905 年 12 月 30 日在维也纳喜歌剧院首次公演,成为连续上演五百次的大畅销剧。该剧同时在许多国家也博得空前欢迎、盛演不衰,甚至被拍成电影。   6.西格蒙德·龙伯格   西格蒙德·龙伯格(Sigmund Romberg,1887—1951 年),美国作曲家。由他作曲的轻歌剧和音乐小品超过 70 部。轻歌剧《五月时光》(1917 年)是他首次大获成功的作品。1929 年,龙伯格开始创作电影配乐。他一生创作了大约 2000 首歌曲,其中包括《学生王子》(1924 年)中的《你在我心深处,亲爱的》,《天上月亮闪闪》(1928 年)中的《爱人,回到我身边》和《刚毅的男人们》,以及电影《夜晚刚刚开始》(1935 年)的《当我衰老到已无法做梦》。他的作品还有《花开时节》(1921 年)、《沙漠之歌》(1926 年)、《我的马里兰》(1927 年)、《在中央公园》(1945 年)等轻歌剧。   7. 杰洛米·柯恩   美国音乐剧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被称作是「现代美国音乐剧之父」和美国剧场音乐的先驱。   带领着你穿越音乐剧的黄金年代,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史蒂芬·桑德海姆这位巨匠的横空出世,看一看音乐剧语汇在这 50 年间的大幅度变化。   作曲家理查德罗杰斯和作词家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走到一起,后人称他们为音乐剧的黄金搭档。这对黄金搭档的第一部作品,就是后来成为了音乐剧史上最伟大的里程碑之一的《俄克拉荷马!》。这部作品上演于 1943 年,在百老汇连演 5 年,巡演全美 11 年,创下了百老汇史上的很多纪录。   《俄克拉荷马!》讲的是农场女孩劳莉和两个男孩之间的三角恋爱故事。故事发生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广袤的乡村中,音乐和场景都带有浓郁的田园风情。著名的好莱坞电影演员金刚狼休·杰克曼(Hugh Jackman)就曾经演过这部剧中的男主角科里。很多人会告诉你,这是第一部所有元素整合在一起,共同用来叙事的音乐剧。也有很多人说,这是第一部舞蹈带有象征意义的音乐剧。更有人说,这是第一部聚焦严肃社会议题的音乐剧。但是这些,其实在从 1860 到 1940 的音乐剧中都是存在的。像上一期我们提到了《演艺船》,它的所有元素就是整合在一起共同叙事的。像之前著名作曲家科尔·波特(Cole Porter)写过一部著名的音乐剧《万事皆空》(Anything Goes),它的舞蹈也象征了人物的心理活动;而音乐剧大师 科特·威尔(Kurt Weill)的作品也大量涉及社会政治议题。   所以我觉得,这些说法都不准确。而在这里,我更愿意采信著名音乐剧史学家、音乐剧理论家艾森·摩登(Ethan Mordden)的说法,这对黄金搭档做的最伟大的事情,是带着音乐剧走入了现代戏剧的领域,而不再是脱胎于纯粹娱乐的一种歌舞秀。   说他们的音乐剧走入了现代戏剧的领域,是有很多方面的原因的。   首先,《俄克拉荷马!》的主角并不具备任何特殊之处,是与观众们同时代的普通人。虽然《演艺船》也是如此,但这中间相隔的 20 年里,音乐剧舞台仍然是由根据明星量身定制的角色,这些角色通常在音乐、外形乃至出身和角色特点上都是根据明星来写就的。如果脱离了这个明星,这个角色就会很难成立。而从《俄克拉荷马》开始,这种平凡人的角色设置才真正进入了主流。我们现在熟悉的绝大多数百老汇音乐剧,都是这种剧情设置。   其次,《俄克拉荷马》的所有场景设置和人物对白,都是紧紧围绕在这个剧目所设置的大环境,也就是俄克拉荷马的乡村之下的。它中间的段落几乎没有一个是跳脱出来,打破第四堵墙,直接和观众进行交流的,这就让它的故事显得连贯、自洽、合情合理,能够让大家完全沉浸在故事的情境中。   第三,《俄克拉荷马》的所有元素分开来看都非常出色,而结合在一起又浑然天成。就像《哦,多么美丽的早晨》(The Beautiful Morning)这首开场歌轻快跳动,描绘出乡间清闲开阔的美丽晨光。而《人们会说我们相爱了》(People Will Say We're In Love)悠闲抒情,表达出情窦初开的乡间少年少女心中欲说还休的眷恋。在这里,音乐不仅仅是好听,舞蹈不仅仅是好看,歌词更不仅仅是朗朗上口。一切都在一起讲这个故事,一切都聚焦在剧本本身。   剧本本身,这就是汉默斯坦提出的 Book Musical 基于剧本的音乐剧这个概念,认为音乐剧一定要聚焦在剧本上,一切元素为剧本服务。这个概念从提出到现在,一直主宰整个音乐剧领域,对现在所看到的绝大多数美国的音乐剧都是适用的。   我们总结出来的这三点,包括刚才提到的民间的几个观点,都不见得是他们的首创。但在一部作品里集合了这所有的元素,《俄克拉荷马》几乎是前无古人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