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手机来电铃声走出四川西昌机场,迎面看见几个小伙子,皮肤黝黑粗糙、穿着朴实简陋,露出一口白牙热情洋溢地笑着。“可能是当地村里的年轻人”这是我的第一想法。而这几个“当地年轻人”正是浙江大学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在四川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教即将满一年,而这一年,却会留下一辈子的惦念。
从西昌市到昭觉县,有三小时车程——这还是在公路完好、一切顺利的前提下。如果是土路,至少要六个小时了。
2016年之前,外界只有一条土路通往昭觉县城,一路颠簸,尘土飞扬。雨季到来时,暴雨、泥石流、塌方时常发生,如果遇到,轻则滞留半路,重则危及生命。这条路也成了山里山外的一重阻碍。
通往昭觉县的土路,一侧是山体,一侧是悬崖
出发的时候,我万万没想到路的那一头,会成为我念念不忘的地方。
十年前,在内蒙古一个偏远县城读初中的周亚星也没想到。
“待了一年,
从小哥哥变成了叔叔”
那是他第一次见到有研究生学历的老师,第一次听到“研究生支教团”这个名字。就是这个支教老师,在周亚星心里种下了种子,让他决定成为一个像支教老师一样的人,去祖国的偏远地区陪伴孩子。
2017年8月31日,周亚星与三名团员一起,踏上了昭觉这片土地。说起团长,其他几名成员一致佩服他的工作,但这让我很不解:同样是教课,大家都不是专业出身,难道是败在他的颜值下?
后来我才知道,这个20出头的大学生,带着队友,一个一个电话联系企业和爱心人士,一笔一笔地谈资金,一户一户人家实地确认助学信息……上课之余,他们走遍了大凉山里近30个村子,运营“千人圆梦”“暖冬行动”“求是筑巢”三个慈善项目,共筹集物资近350万元,修缮希望小学一所、便民吊桥1座、图书室2座、引水工程2处、校舍3处。
“很累。上课本来就很累了,课余几乎所有时间都在做,但是当一套套棉被、一件件棉衣、一个个书包从我们手里传递给孩子们时;当看着孩子们安稳地走在过河吊桥上时,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学楼里认真听课时,我觉得,再苦再累,一切都为了孩子们,一切都值得。”
如果不是出于大爱,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力量能支撑他们翻山越岭运送物资,支撑他们放学累到趴下的时候强迫自己站起来去打电话,支撑他们周末清晨爬起来去核对村里需要资助的人员信息……毕竟一年前,他们还是下了课只想躺着刷剧玩手机的懒癌患者。
“我支教的学校里的孩子大多都是从乡下升学来的,他们以前几乎从未接触过英语。我用2个多月时间才教会他们英文字母,现在孩子们已经能翻译英语课文了”。
对颜值的追求让周亚星换了更成熟的发型,对孩子们的爱让他从象牙塔里的男孩成长为肩负重担的男子汉。
“我同学说,我现在又胖又黑
但只要有孩子们在,我还想再待一年”
踏入宝洁希望小学的时候,我们都被它的承载量震惊了。下课铃声一响,一颗颗黑色的小脑袋就像小蜜蜂,一边叽叽喳喳地叫着,一边从从四面八方迅速涌入小小的操场。
2500多个孩子,没有食堂,没有运动场,找块水泥板就是一张乒乓球桌;挤不进二层教学楼的孩子,就在临时搭建的板房上课,三、四个人共用一张课桌……
朱锴治所教的二年级(3)班就在其中一间板房里,踏进教室,夏天闷热潮湿,冬天冷风刺骨,附带赠送嗡嗡作响的苍蝇。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奇葩的讲课方式,一会儿故作神秘,一会儿高声呼喊,伴随着丰富的肢体动作和夸张的面部表情。整节课下来,只觉得耳朵坐了一趟过山车,刺激刺激,佩服佩服。
“如果我很平和地上课,很多孩子就神游了,脑子就不知道飞到哪去了,所以我只能一直很抑扬顿挫地、一惊一乍地。有时候音量突然变大,他们会瞬间明白过来,接下来讲的东西很重要。”朱锴治哑着嗓子告诉我,“经常被隔壁老师投诉,因为声音太大了吵到他们讲课了”。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记住乘法口诀表,午休或放学后一个个叫过来当面背;遇到作业做得不好的,亲自辅导写完作业再放学……98人的超大班额,带给朱锴治批不完的作业和试卷。
但是我看到的朱锴治总在笑。看到孩子们笑,吃饭笑,收到礼物笑,家访的时候笑,春游的时候也在笑。只有最后一节班会课上,这个二十出头的男孩笑着笑着就笑不出来了,他一边哭一边喊,脸上写满了不甘和害怕。
他不甘心还有很多道理没有来得及说,不甘心很多有趣的课程没有上过,不甘心没有看到孩子们走出大凉山就要结束支教;他害怕有孩子辍学去打工,害怕他们偷懒不努力学习,害怕他们忘记自己的唠叨……
但最终,朱锴治告诉我,他为自己的学生多次获得全区乡平均分第一名而骄傲,为自己心怀热诚、不忘初心而骄傲。
“土味情话?我不太懂哦
他们都是我的小公主啊”
“慈祥老父亲”的笑容,是朱家伟的脸上始终挂着的表情。
“大朱老师,你不能走!”孩子们听说支教工作要结束了,叽叽喳喳地抗议。
“你们想让大朱老师在这里待多久呀?”
“到我们死的时候,就是一直跟我们在一起!”最活泼的孩子脱口而出,周围的小伙伴一边笑话她,一边拼命点头。
朱佳伟又露出了“慈祥老父亲”的笑容。经过一年的支教生活,昭觉的阳光、水土和孩子们,彻底将他改造成了一个彝族小伙。被孩子们围起来的时候,分明就是这个彝族大家庭里的长兄,被弟弟妹妹缠着有说不尽的悄悄话。
“我多想看着他们长大,看着他们过上跟父辈不一样的生活,看着他们改变昭觉!”朱佳伟最大的梦想里,没有自己,只有昭觉的孩子们。
“回学校后见到老师同学们,他们的第一反应都是,你怎么黑成碳了,真跟凉山人民一样啊!”我告诉他们,这才是凉山好汉的特征。
2017年8月31日,研支团在出发之际拍了一张合照,那时他们还很白嫩,笑起来还带有青涩的稚嫩。大凉山染黑了他们的皮肤,洗去了他们的青涩,也滋养出沉稳的心性,捶打出坚韧的性格,书写出好一段精彩的青春奋斗故事。
浙江大学是首批参加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的高校之一,于1999年成立研究生支教团,每年选派有奉献精神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在读研究生,赴四川昭觉、贵州湄潭、云南景东、贵州台江等西部地区开展为期一年的基础教育教学和扶贫志愿服务工作,至今已选派19批222名志愿者。
19年来,研支团成员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怀着赤诚的公益之心,用无悔的青春接力服务祖国西部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和强烈的社会反响。2015年10月,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被光明日报、共青团中央评为十大“镜头中的最美支教团”;2017年5月,四川昭觉分团荣获了“2016年度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
视频制作:姜奕名
本期编辑:李娜
下载手机铃声青藏高原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