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解说背景音乐是什么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高倩
诗歌与音乐,两种艺术形式结缘已久,且一贯有之。不必回溯至太过古老的年岁,二百余年前,舒伯特曾为歌德、席勒等文豪的诗篇谱写了上百首隽永精致的歌曲,中国古诗词,则是歌唱家龚琳娜和作曲家老锣的灵感源流。
8月10日晚,受国家大剧院2022八月合唱节邀请而来的“流动的时光”龚琳娜二十四节气古诗词合唱音乐会上演,一幅独特的时间图卷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里徐徐铺展:立春是张栻的“东风吹水绿参差”,春分是孟浩然的“花落知多少”,谷雨是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从立春到冬至,二十四节气、古诗词和音乐,彼此水乳交融。
联结的关键点何在?龚琳娜唱过很多古诗词歌曲,她希望能找到一条线索,把这些作品像项链一般连缀起来,便于汇总成专辑或音乐会的形式。2017年,主题线索浮出水面,春夏秋冬、时光流转,二十四节气是一个独特的切入点。龚琳娜专门邀请了一位文学方面的专家来助阵,综合考虑诗词的影响力、情感意境和时代跨度,为每个节气准备三首诗词,而最终决定权则交给老锣。
老锣的见解耐人寻味。比如为清明节气选择对应的诗词时,他没有选择人尽皆知的“清明时节雨纷纷”,柳永“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情怀气象更让他钟情,他为此谱写的音乐恣肆疏狂。龚琳娜认为,把握诗词原有的基调相当重要,她一直记得一件趣事,很多人都觉得,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婉约的,“把酒问青天,千里共婵娟,气概都是很豪迈的,为什么大家会把它理解成婉约的?”龚琳娜猜想,恐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邓丽君所唱的那首歌曲低徊清丽。这件事给了她很多启迪,“音乐带来的情感上的直觉是非常强烈的。为古诗词谱曲当然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版本,但我们不能把所有的诗词都唱成情歌小调。”
于是,苏轼的《定风波》里,“一蓑烟雨任平生”是词人在给身处逆境的自己打气,龚琳娜让自己的声音一定“亮”出来,而转到“也无风雨也无晴”时,那份酣畅过后回望生命的平静,则一定要“闷”着唱;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胸襟开阔,这首作品开头,乐队静默,龚琳娜的高音空灵渺远,仿佛月下大海的回声;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用上了胸腔共鸣,唱出诗人对朋友和自己的坚定鼓舞……
孩子们对这些直观感性的认知更加敏感,这也是龚琳娜每巡演到一地,就邀请当地童声合唱团加入的重要原因,“孩子们绝对不是在给我伴唱,我希望能让他们真正地理解‘传承’的含义,而不是只靠死记硬背。”龚琳娜为音乐会选择的现场伴奏,同样带着潜移默化的熏陶意味——龚锣新艺术乐团里,笙、筝、笛箫、扬琴等传统乐器与大提琴、手风琴的低沉音色交织,韵味十足,龚琳娜还特意加上了一把古琴,“琴棋书画,琴在文人雅士的表达中占第一位,可我们现在的伴奏乐器大多都是钢琴,很少有人用古琴。”历史悠久的古琴,更为层次丰富的音乐平添了一份古朴悠远的气度,“老锣是西方人,他为什么能给中国的古诗词谱曲?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就在上海音乐学院跟随龚一先生学古琴,他了解中国文人的情怀。”
古诗词解说背景音乐